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非洲报道  »

中非合作案例 ——“万宝莫桑农业园项目”

发布日期:2019-08-10  作者:中非创业学苑  来源:中非创业学苑  点击量:

  项目概括

  万宝农业园位于莫桑比克加扎省赛赛市及周边地区,占地面积2万公顷,计划开垦农田1.3万公顷,建设成为以水稻种植为主、多种粮食及经济作物种植为辅,集农田开发,粮食生产、仓储、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由中非基金投资,目前由中铁二十局经营管理。经过多年建设,万宝农业园所在地由原来的荒草地、灌木丛变成了万亩良田。并通过培训当地农户,带动周边8万公顷水稻种植,以期形成10万公顷的种植规模,高峰时雇佣当地员工900余人,惠及当地农户500户,有效地提高了当地民众的收入,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受到当地民众的信任。“公司+小农户”合作种植的模式成为了农业援非典型案例。

  解决痛点

  莫桑比克有大量可耕地,但由于农业技术落后,每年仍面临较大粮食缺口。发展农业成为近年来莫桑比克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莫桑比克可耕地面积约36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5%,绝大部分土地都没被开发利用。这个人口近3000万的国家,小麦消费几乎全靠进口,大米年需求量70万吨,在万宝农业园项目进驻之前,该国大米一半以上来自国际市场。

  项目成果

  提高粮食产量

  经过多年建设,如今,万宝农业园所在地由原来的荒草地、灌木丛变成了万亩良田。2018-2019年种植季,万宝农业园种植水稻2400公顷,合作农户500户,水稻种植产量由原来的1.5吨/公顷提高到7吨/公顷,实现了“种植面积、平均亩产、受益农户数”三个历史新高。  项目集水稻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一开始规划开发2万公顷可耕种土地,并通过培训当地农户,带动周边8万公顷水稻种植,以期形成10万公顷的种植规模。后耕地面积逐步扩大。据了解,万宝农业园2018-2019年种植季,项目种植规模已经从3.2万亩扩大到了3.6万亩,目前合作种植户已达491户,合作种植规模近7600亩,预计收获稻谷1.5万吨以上,将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提高当地种植技术

  赛赛地区是莫桑比克农业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林波波河蜿蜒流淌,两岸土地平整辽阔,光照水源充足。可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大片土地闲置荒废,长满荒草芦苇。因当地老百姓不会种水稻,每公顷产量只有1.5吨到2吨。零星播种仅够自种自吃,谈不到大面积种植。  2011年,万宝公司一开始进入莫桑比克,就致力于打造集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加扎省决定将2万顷土地无偿划拨给这家中国公司开发,以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根据签署的协议,万宝要拿出总面积的10%,带动当地农户开展水稻种植。

  万宝公司通过向示范农户提供1到2公顷土地,并教他们种植技术。如果农户的亩产达标,会在第二年给他们3到4公顷地,如果水稻产量能够稳定住,农户们就可以走出试验田,用自家的土地或带领其他农户种水稻。  自2012年起,共计指导培训1500户家庭种植水稻,原来撒下种子靠天收获的农民,变成了懂农机、懂农技且收入丰厚的合作种植户。并且万宝农业园运营方基本完成了与农业生产相配套的水渠、涵洞、泵站及仓储等建设,更新了项目种子资源,完善了机插秧、再生稻和浸种催芽等种植技术,提升了农业产量。

  通过该方案,成功培养了莫桑比克当地农户的水稻养殖技术,并加以推广,提高整个区域的水稻产量和种植技术。

  万宝农业园在引入中国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积极推动技术本地化。作为万宝农业园的财务投资人,中非基金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方式为万宝农业园提供资金支持,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产业投资人,带资进行农业园的运营和开发,推动解决万宝农业园农业投入资金问题,在不增加当地政府债务水平的前提下,将中国在水稻种植领域的先进技术引入莫桑比克,充分带动了当地农户参与种植,并向其传授种植技术,帮助脱贫致富,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项目模式具有“可复制、易管理、见效快”的特点,可在非洲具备水稻种植条件的地区快速推广。